
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陈欢 摄
3月27日,广东琼州海峡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开业暨应急保障基地启用仪式在广东湛江徐闻海安港举行。
应急保障基地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应急保障、船舶维修、救助保障等功能于一体,全面提升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服务能力,为琼州海峡“黄金水道”注入新活力,对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应急救助缩短至30分钟内
当天上午,在各方代表的见证下,各区域作业有序开展,多艘客滚船舶开始进行年度检验、换证检验、临修检测等工作。琼州海峡从此告别“跨市跨省修船”的历史,实现在“家门口”作业,大幅提升船舶运转效率,有力推动粤琼合作向纵深发展,加速区域航运一体化进程。
据了解,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是由广东省湛江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主导投资建造的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客滚运输应急保障基地。
过去,琼州海峡作为连接祖国大陆与海南岛的关键纽带,肩负着人员与物资运输的繁重任务。但由于琼州海峡北岸没有应急救援基地,限制了船舶救援能力的发展;海峡内船舶修理能力有限,无法满足49条船的年度检修、换证修理和紧急抢修需求,船舶需跨市跨省修理,极大制约了船舶使用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湛航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充分利用海安港区位优势,对海安作业区滚装码头进行深化改造,全力打造集应急保障、船舶维修、救助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应急保障基地。
据悉,基地的建成进一步完善了琼州海峡应急保障体系,海上应急救助时间缩短至10分钟到30分钟,琼州海峡运营船舶可“在家门口修船”,大大节省了维修时间和成本,疏运高峰期可同时进行4艘客货滚装船型的维修保障。
应急响应和运维保障双功能
应急保障基地内建设有露天水平修理船台2座(修船工位4个),配备1艘浮船坞“琼海1号”,码头出运平台、浮船坞水下搁墩、导航架等设施,可保障浮船坞接驳安全顺畅,满足琼州海峡通航客货滚装船型和5000吨级及以下多种船型需求,项目设计修船能力100艘次/年。此外,基地还专门布置2个客滚运输应急泊位、1个救助泊位以及相应的滚装待渡场地,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响应启用,保障客滚运输通道安全畅通。
项目通过创新的“应急响应+运维保障”双轮驱动模式,加快补齐了琼州海峡的基础配套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了琼州海峡的应急救援能力、船舶维修保养水平、运输服务质量以及后勤保障能力,显著提高了琼州海峡客滚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约500个、年产值约2亿元,对促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广东、海南两地产业深度融合、互补互促起到积极作用。
未来,应急保障基地将坚定不移地提升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聚焦科研创新,引进AI、大数据、机器人等先进科学技术,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多功能应用场景,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助力粤琼两地经济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 陈欢
相关文章:
远箱火+航母编队,东部战区演练中两大利器有何奥妙?专家解读04-02
2025广东高考高峰论坛举行04-01
场景式演练提升协同能力04-01
补齐琼州海峡船舶运维短板04-01
【科技观潮】 AI时代更需要人文学科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