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答好“群众增收之问”|小春蚕孕育大经济!《云南日报》点赞巧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20:35:00    
《云南日报》(5月21日第6版)

春蚕共育增收有方

蚕农采摘桑叶。 本报通讯员 陈红云 摄

5月,巧家县迎来了春蚕养殖的黄金时期。在白鹤滩街道旧营村小蚕共育室,技术员与蚕农站在一排排蚕匾架间,专注地观察着蚕宝宝的生长状况。“小蚕共育依托恒温恒湿的标准化模式,让共育蚕种成功率大幅提升。去年我们共育了801张小蚕发放给养蚕大户,还有一些大户在我们的技术指导下自行繁育,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巧家营蚕桑技术服务中心经理陈本清介绍,今年春季育小蚕185张,通过20天的快速增收周期,能为群众带来可观的收益。

据了解,小蚕共育是通过人为营造适宜小蚕生长的环境,培育出体质健壮、数量充足的小蚕发放给农户,不仅规范了蚕业生产秩序,更为现代蚕业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小蚕阶段,蚕生长发育迅速,是增强其体质的关键时期,饲养得当能为后续蚕茧丰收筑牢根基。经过共育的小蚕,不仅发育整齐,发病率也大幅降低。蚕农领回后,只需精心喂养20天左右,就能收获蚕茧变现,凸显出蚕桑产业“短、平、快”的效益优势,有力地促进了蚕农增收。

“去年我家养了30张蚕,收入7万多元,效益很不错。今年春蚕养了8张,预计收入3万元左右。”说起养蚕带来的收益,白鹤滩街道旧营村瓦窑村民小组蚕农雷冲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4年,巧家县共发放蚕种2.16万张、产出鲜茧700吨,蚕农收入3660万元;生丝产量110吨,实现工业产值6100万元。生产的蚕茧解舒率达75.3%,上车率和上茧率分别达96%、95%,平均解舒丝长约850米、茧丝长约1250米,生丝等级达到国家生产品级6A级的最高标准,品质卓越。

目前,巧家县正构建共育示范点、技术下乡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蚕桑技术团队持续开展田间指导,推广新品种与自动化养殖设备,力争2025年进一步提升小蚕共育覆盖率,巩固20天见效益的产业优势,推动全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 沈迅 通讯员 王先员

终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答好“群众增收之问”|小春蚕孕育大经济!《云南日报》点赞巧家05-21

【春城时评】230万元的耳环里,藏着多少个问号?05-19

三向股份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多项决议公布05-19

公告精选:海南华铁拟2亿元—3亿元回购股份;综艺股份拟取得吉莱微控制权05-13

【政法人物】吴德:让普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05-12

陇西县斥资884万元重奖工业企业与科技创新型企业05-11

半两财经 | 北京将对全球知名展会、在京新办优质展会项目最高奖励100万元05-08

对听花酒依赖下降,青海春天选择“重操旧业” | 大鱼财经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