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工智能重塑课堂生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9:10:00    

本报讯(记者 韩世文 通讯员 陈舒畅) 科学课,学生用AR技术解密热气球升空原理;英语课,学生与人工智能直接对话,检索旅游地标信息并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语文课,学生巧妙使用AI技术诊断、修改习作……3月26日,由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主办的杭州市科学教育实验校“AI赋能课堂”第二次集中研讨活动走进余杭区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围绕5节展示课的集中研讨吸引了杭州43所实验校的教育管理者、骨干教师及人工智能专家200余人到场。

“拥抱人工智能,推动科学领航。”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长蒋锋出席活动时表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重塑教育本质的革命。杭州正在全力打造AI教育样板,而余杭区在AI教育场景应用上的突破,为全市推进课堂变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这个样本包括此次联袂推出5节示范课的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和海曙小学。活动中,金成教育集团小学总校长、英特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校长郎明仙以学校自主开发并应用的数字伙伴“艾小语”为载体,介绍了AI赋能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学校创新实践,“艾小语”从一个吉祥物到成为与学生学习成长相伴的“智能体”,真正让新技术与学校文化、人工智能与学生个性成长融为一体。该校教师张晨呈执教《我们来做热气球》,创造性地将AR技术、VR眼镜和AI工具“艾问艾答”科学小助手融入课堂,带领学生在虚拟现实中解构热气球的模型,借助智能工具不断拓宽科学探索的边界。教师胡悠带领学生在《Where shall we go for our study tour?》一课中开创沉浸式语言学习新样态,以解决真实问题为锚点,通过VR地标全景感知异域文化,指导学生运用“艾问艾答”英语小助手快速检索、筛选和整合信息,为观点的碰撞积蓄能量,实现“输入—内化—输出”的闭环,实现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海曙小学教学团队3位教师则展示了AI在传统学科中的革新力量。钱怡在《运算律单元复习与思维对比》一课中借助智能软件分层推送DeepSeek生成的解题方法,学生在“我会学、我会创、我会造”的梯次进阶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王睿在《我的动物朋友》一课中探索AI在习作评价和修改上的应用,学生即时获得“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在针对性的建议中提升习作能力。陈丁瑜则带领学生做《种子发芽实验》,他们利用大模型生成简单程序,将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实验结果当堂校验,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植物生存的条件。

多学科教学的全景呈现,凸显了AI在课堂上提质增效的科技力量,学生差异化探索的路径清晰显现,学习成果动态可视化。同时,教师在应用中也进一步体会到,技术智能与人力智慧在育人工作中的价值。

在评课环节,与会专家分别从学科教学和新技术赋能的角度点评。专家认为,今天的课堂做了有益的探索与示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率,而且将个性化学习落到了实处。这5堂展示课也在提醒一线教师——AI赋能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让AI成为“认知脚手架”,而非替代儿童天然的探索欲望。

“AI融入课堂,最动人的不是技术炫酷,而是看见每个学生如何在人机共生的土壤里长出独一无二的精神年轮,这样的课堂样态值得我们反复回味。”一位观课教师会后感慨。

据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积极创新教育机制,精心谋划顶层设计,构建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提供战略支撑。此次研讨标志着区域教育数字化进入“深水区”,从单点突破转向生态构建,为杭州打造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新范式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09日第11版

相关文章:

大风持续,北京市教委提示:灵活调整学生返校时间04-13

痛心!杭州9岁男孩坠楼身亡,目击者:当时风很大04-13

北京西城:“周末+晚间”课堂开课04-13

别被你的AI忽悠了04-13

甘肃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兰州召开04-12

精耕语文课堂 推动深度阅读04-11

全景展现未来工厂:2025武汉工博会聚焦工业自动化与智能装备展!04-11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高地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