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数字金融作为“五篇金融大文章”极为重要的一篇,在人工智能赋能下,正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举行。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数字金融”平行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系统分析了我国一季度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发展状况,并针对当前挑战提出破解路径,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对金融生态的重塑作用。

一季度,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在10%以上
“今年一季度,我国数字经济持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稳中向新的发展态势。”肖钢表示,今年一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势良好,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为宏观经济实现超预期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数字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情况来看,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工业、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从数字服务业增加值情况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达10.3%,且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在两位数增长,对比一季度整体服务业增速,高出5个百分点。
从数字经济投资来看,在“两新”“两重”政策拉动下,叠加市场需求复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投资热度显著增加,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今年一季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从数字消费来看,总体实现了稳中有升。数字产业和数字消费已经形成了供需协同局面,特别是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模式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动了线上消费。此外,由于数字技术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和体验也得以改善,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构建内容+体验的新场景不断涌现,也极大促进了数字消费的发展。
从区域分布来看,全国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东部地区因经济相对发达,整体发展情况优于其他省市。从领军企业角度来看,今年一季度,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A股上市公司贡献了全国九成以上的营收和净利润。从数字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来看,90%的核心产业集中在东部。
AI平权赋能中小机构,金融科技投入转向精耕细作
今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大模型技术推动了金融行业生态变革。
“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开始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DeepSeek的出现让金融行业实现了‘AI平权’,众多中小金融机构有条件和能力来应用AI大模型。”肖钢表示,通过应用以DeepSeek为代表的各种AI大模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了数字金融发展生态,也提高了金融效率和客户体验。
肖钢提到,今年一季度,数字金融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各金融机构的投入更加“精打细算”。
从银行业来看,一季度金融科技投入增速相比前几年有所放缓,但更加讲究投入产出比;同时,对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提速,各家金融机构不仅重视资金投入,也越来越重视人才吸引和培养。
从证券业来看,一季度证券业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强度在金融各子行业中最高,不过这和证券业此前投资基数相对较低也有关系。从2024年开始,证券业加大了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强度,也更重视投入产出比。
二是金融数据市场建设开始进一步深化,各金融机构尝试从政策、场景、技术等角度共同推动金融数据市场发展,并着手建设数据空间基础设施,目的是激活数据要素,推动数据流通,更好释放数据利用价值。
建设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针对数字经济、数字金融的发展,国家已陆续出台一系列顶层设计文件。
“发展数字经济最终是为了提高实体经济效率,应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深化落实‘人工智能+’战略。”肖钢表示,下一步,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谋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破解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堵点:
一要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合作生态,加大力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促进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动数字消费的发展,有必要破除数字经济消费方面的一些约束。
二要加快构建生成式AI金融应用的治理闭环。推动金融行业严格执行AI算法备案制度,细化金融场景的实施细则,同时加强对金融领域应用AI大模型的治理。
三要建设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建设高质量金融数据市场的核心是数据要素,要探索和完善数据要素权属、定价、估值、交易流通、入表等一系列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加快金融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构建,解决金融机构之间、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可以通过数据空间建设,让数据空间既可用又有利于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
福建首期人工智能训练师技能人才评价(技师)师资培训班开课05-19
华夏银行信用卡中心|金融为“梭” 细织民生消费锦绣05-16
美智库涉华分析应少些对抗性思维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