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有关赣州章贡区南外街道红旗村部分集体土地拆迁相关视频,浏览量居然高达27万,很多人在评论区追问,自己家附近会拆迁吗?
看来2025年有关拆迁的话题又开始热起来了,大家很关心手中的老房子到底何去何从?
(本文很长,请耐心看完)。
01
过去,拆迁即躺赚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江西省随后出台配套政策,赣州被纳入重点推进范围。
随后赣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赣州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优先改造危旧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隐患突出的区域。
自2015年起至2022年期间,赣州市先后实施了三轮较大规模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累计投入棚户区改造资金864.71亿元,改造各类棚户区2538.4万平方米,88.18万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
重点改造了老城区(如章贡区、赣县区)的成片棚户区,涉及数万户居民,覆盖了多个历史街区。
棚改政策带来了大量拆迁工作,也带动了房地产蓬勃发展,拉动了家装建材、家具、家电等消费及服务业的发展。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棚户区改造,以及赣州水南大开发浪潮中,许多业主因为家里老宅被拆迁得到了货币补偿或者安置房。
那时候被拆迁基本为躺赚,甚至因拆迁一夜暴富的也大有人在。
早期章江新区航拍图
02
城市更新关键年
2025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新一轮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这一表述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央对新一轮城市改造的政策定调,随后,各省市密集出台城市更新规划,释放出明确信号。
2025年或将成为全国城市更新的关键年,"拆迁"这个词,最近又在刷屏了。
只是如今这项工作并不会如往年一样迎来“全面拆迁潮”,而是聚焦于存在安全隐患或符合城市规划需求的房屋类型,并配合旧改政策同步推进。
核心逻辑是“该拆必拆,可改不拆”,体现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型。
03
实施更新,力抓“三件事”
2025年3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将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其中在民生项目,将着力抓三件事:
一是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的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
二是城中村改造,现在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
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重点是聚焦“一老一小”,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政府托育服务设施、儿童活动场地。
这三件事,明确了城市更新范围、点明了城中村改造要继续扩大,以及聚焦“一老一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完整社区建设。
而在城市更新和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大家可能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房子会不会拆?
老旧小区面临以下三种情况或有拆迁可能:
1.预制板房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赣州有许多预制板楼房,这一类房不仅使用寿命短,而且隔音隔热,防水性能都比较差,最重要的是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抗震能力弱的房子,若有需要,或许会优先列入到拆迁计划当中。
2.检测符合要求的危房
如果城中村老房子已经出现了主体结构的严重损坏,继续居住可能对财产及人身带来安全隐患,经检测,达到了相关条件,必然也会优先拆除。
3.影响城市规划的老房子
有些老房子也许并没有存在安全隐患,但会因为道路拓宽、公园等市政规划的需要,要为基础设施建设或城市空间和规划路线腾地,这类房屋也会优先拆除。
更多可能是以改造修缮为主。
目前政府对于老旧小区政策仍是以改造修缮为主,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
自2019年以来,赣州市全市已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019个,直接受益群众35.9万户。
04
改造可以分为三类
基础类改造,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区内建筑物屋面、外墙、楼梯等公共部位维修等。
其中,改造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区内部及与小区联系的供水、排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等基础设施。
完善类,就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内容,主要涉及环境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小区内建筑节能改造、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等。
其中,改造建设环境和配套设施还包括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小区绿化、照明等环境,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适老设施、电动自行车及汽车充电设施等。
提升类,则是为了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推进的改造内容,涉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和其智慧化改造,比如改造或建设小区及周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据悉,赣州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多次获得上级部门激励和肯定。
近些年个别城市还出现了另一种旧改模式——原拆原建。
即在原先老房子的基础上推倒重新建楼,被称为"自主更新"工程模式。
其中部分城市就是严格遵循"原址、原高度、原面积"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在保留城市历史脉络的同时,实现居住条件的现代化升级。
但也有另外一些城市在原址上建设更高的楼房,让原业主增加拆建后的使用面积,以此获得业主的认可,更快地推进相关工作进度。
为了尝试这种新颖的旧改方式,部分城市为此专门匹配了相关政策。
但遗憾的是,虽说"原拆原建"为城市的更新和居民住房的改善提供了一条新路径,但迄今为止,真正落地的并不多。
除了会有资金筹集不足、政策衔接不畅等原因以外,老旧小区"原拆原建"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面临的问题一样,在推进过程中也总会面临业主意见不统一的尴尬状况。
"原拆原建"这条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关文章:
救楼市还是为老房子找出路?2025年赣州大规模拆迁来了吗04-18
杨小菁到建安区调研04-16
领导要“脱俗”不是牌匾“脱色”的理由 | 黄河时评04-14
春天的喜事|伍书记的“生活圈”04-14
茂名新城路网上新,两路段动工建设|航拍茂名·现场施工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