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永乐 通讯员 陈锐 刘予辉
5月24日,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报告厅内群贤毕至,一场聚焦跨学科视域下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盛会在此启幕。值此外国语学院办学50周年之际,该校区域国别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河南师范大学在深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

立足学科优势,构建跨学科研究新范式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75年创立的外语系,办学50年来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核心,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外事翻译语料库研究中心等平台,在人工智能赋能语言研究、中原文化传播等领域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获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12项,学科实力与影响力持续提升,在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跻身全国前40%。
“区域国别研究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领域。”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秦法跃表示,研究院将整合外国语学院及校内多学科资源,聚焦“区域国别学理论与方法研究”“语言文化与中外文明互鉴”“南亚东南亚研究”“东北亚研究”四大方向,打造跨学科研究平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对外开放战略。
“区域国别研究既要‘顶天’,立足全球治理前沿;也要‘立地’,扎根地方发展需求。”研究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院长史志钦建议研究院聚焦“区域发展与全球链接”“文明对话与软实力建设”,依托河南“一带一路”节点优势,打造“中原-中亚-中东欧-欧洲”研究走廊,培育青年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清华大学将与河南师范大学深化合作,共建数据共享平台,探索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知识体系,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学理支撑。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
揭牌仪式上,秦法跃指出,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落实“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从经验决策向大数据驱动转型。研究院已组建30人规模的专职研究团队,包括13名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并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战略咨询委员。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在SSCI、CS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其成果多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苗树群指出,区域国别研究是推动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工具。河南师范大学立足中原文化发源地优势,在“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黄河流域国际合作”等领域已形成特色。“期待研究院以‘在地化’与‘国际化’双轮驱动,形成具有中原底蕴的标识性成果,为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河南方案’。”苗树群强调,省社科联将支持研究院在学科交叉、智库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
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二级巡视员刘宝表示,研究院的成立是河南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举措。她提到,外事办以“翻译河南”工程为抓手,与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22个智库平台,助力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期待研究院以全球视野锚定学术高度,以区域深耕夯实研究厚度,成为促进中外文明互鉴、构建紧密区域关系的标杆。”
深化国际合作,培育国际化人才
揭牌仪式后,举办的“跨学科视域下的区域国别研究高端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十余位专家围绕“外语学科与区域国别学的交叉融合”“人工智能赋能区域国别研究”等主题展开主旨报告,探讨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构建、中外文明互鉴路径等议题。
研究院还与世界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开展学术合作,2025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东北亚区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未来通过联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式,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国兵表示,研究院将依托“语料库应用研发中心”“外事翻译语料库”等平台,推动语言大数据与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度融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系统性的深入研究,为中原文化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持,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做出师大贡献。
新闻背景
河南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于2025年5月,是河南省首个聚焦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研究平台。研究院依托外国语学院50年学科积淀,整合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资源,致力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河南省对外开放战略,目标建成国内一流的智库与人才培养高地。
相关文章:
河南师大区域国别研究院正式揭牌 打造跨学科研究高地服务国家战略05-24
复旦一校友,匿名捐1亿05-18
省级奖项!市中心医院荣获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护理科普短视频大赛多个奖项05-12
点亮品牌,河南文旅上线城市地标正式启动05-10
红旗街道校企联手 产教融合助力辽宁师范大学毕业生拓岗就业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