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首页 > 实时讯息 >

洱源县乡村博物馆:传承农耕文化 展示农业智慧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8:01:00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镇源胜村村民杨昆河的乡村博物馆,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传统农耕工具、民俗手工艺品、乡村绣花服饰、传统大戏“田家乐”道具……一件件展品承载着乡村的记忆与故事,诉说着浓浓的乡愁。

长久以来,为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许多农具被发明创造,又随着时代发展更新换代。乡村博物馆收藏的一代代农具,为传承农耕文化、展示农业智慧提供了空间。20多年来,杨昆河一直致力于搜集整理当地散落在民间的刺绣类、土陶类、石器类、木器类、服饰类等物品。

走进乡村博物馆,16个房间都布满了展品,大大小小共6000多件。大件有风车、柜子、箱子、犁等老物件,小件有算盘、木勺等,这些物品都是当地民俗文化、生产生活的见证,涵盖了传统手工艺、农耕用具、非遗传承保护、历史文化、现代艺术等领域,带着过往的痕迹,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马镫、镰刀、铁犁等老物件,及当地书画、图书等藏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依靠,更是当地文化意蕴的载体。虽朴实无华,却因稀有珍贵而备受八方游客瞩目。

“田家乐”展演。

值得一提的是凤羽千年传统大戏“田家乐”传承展演。“田家乐”以老百姓参与为主,人们扮演渔、樵、耕、读等各种角色,再现各种劳动场景,弘扬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的优秀传统文化。2021年,当地组建了100多人的“田家乐”队伍,每年栽秧结束,择一个吉利的日子,传统大戏“田家乐”开演了,有歌有舞、有说有唱、有“吹”有“打”,整个场面热闹、喜庆、滑稽、幽默,充满了生活情趣。

“我建这个乡村博物馆,是为了让后辈能看到老一辈人如何用这些东西来生产生活,让他们对老一辈人的生产生活有更多的了解。”杨昆河说。

乡村博物馆连接着历史与现代,既是凝聚乡情民心的重要纽带,也是吸引游客的“名片”和带动产业发展的平台。每逢周末、节假日,博物馆内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件件精美的器物让游客们赞不绝口,流连忘返。

“在博物馆看到这些东西我很感动,很多东西是以前生产生活时用过的,那时我们上山砍柴、挖药,交通运输靠人背马驮,那段时光虽然艰苦,但是很快乐,值得回忆。”参观者杨寿峰触景生情。

为了丰富馆藏,杨昆河积极开发“乡村博物馆+研学”“乡村博物馆+非遗体验”“乡村博物馆+文创产业”等多种业态,给乡村游带来更多发展活力。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艺术创作采风传习实践基地、白族戏曲歌舞示范基地、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田家乐”传习所、民间艺术传承实践基地等。

眼下,杨昆河还在继续搜集整理展示的物品,展品种类也在不断扩大。谈及今后乡村博物馆的发展时,杨昆河信心满满:“我们将充分挖掘好乡土资源,更好地展示农耕文化、收藏乡土记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云报全媒体记者 秦蒙琳 通讯员 赵菊芳 施新弟

相关文章:

“湘”遇老挝新年 开启 “盲盒惊喜”04-13

武夷山:茶文旅融合让“过客”变“住客”04-12

“乐潮”公益岗 暖了人心美了乡村04-12

山东:打造开放共享文化书院,用优质文化资源提升群众精神食粮获得感04-12

让中国世界遗产“活”起来 《踏歌行》即将开播04-11

文体视点:古老的书院,如何“活”在当下?04-11

山西博物院 “一天也逛不完”的文化宝藏04-11

东湖评论:博物馆“不打烊”,让更多人尽兴而归04-10